朋友大眼買了金馬套片,幫我劃了這部紀錄片--作為我們同樣生日的季節紀念。

 

這是很「煽情的」紀錄片,因為太過真實,讓人不得不面對自己的情感。(隔壁跟後面的觀眾抽泣不斷)

雖然,看片中該笑的點,大家還是會自然地大笑出來,楊力州導演說,每件事情都有悲喜兩面,儘管是討論失智老人的議題,過程中的快樂與挫折都要呈現。

左右選擇 此紀錄片要講兩個主要命題:1-遺忘 2-死亡。可以這麼說:「心最遠的距離,不是死亡別離,是忘記曾經有的深刻回憶。」那種忘記,不屬於被時間沖流走,而是一種抓也抓不回來的記憶,無法以學習或是重複行為來記住;原來在失智之後,可能留下來的記憶,都是最難以抹滅的情緒與習慣。

 或許有一天,我忘記自己看過的風景,愛過的人,離開過的傷心地,喜歡吃的東西,會寫的字,拿手的歌曲。

我問自己:旁邊的人都說「你忘記了」,然後再告訴我一個答案,然後以我的個性下一秒還是想問清楚,最後,很難過自己怎麼都忘記了。只能如此難過地走向生命盡頭,怎麼會這樣呢?

 

 照片上的影像,成為想念的憑據。

現在影像大量的製造下,那也表示會有更多不能被記憶起來的畫面,是嗎?

 

 紀錄片中有穿插動畫,配得很剛好,抽象地點明了前面那段故事,但剪接的敘述到最後還是感覺資料量大,想要說出來的東西,很多都無法跳過,最後有點拖長(又為了發揮公益效應,不得不加了最後一段,可以體會);最後歌曲的聲音情緒在黑幕裡很剛好。

「鋼琴唱著蕭邦的別離 那個夜裡決定和你一起 電台播放最愛的旋律 聽見你說永遠不要放棄 

過了多久都不會忘記 勇敢的你陪我走過風雨 

一遍一遍重覆悲喜 一張一張泛黃記憶 都會過去 慢慢忘記」

喜歡這個教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