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aaze的書評下了這麼一句:

「無論是性格或筆力,芭柏都是乾脆又銳利的。......《這堂課:愛過的人,教我的事》讓「守舊家庭+叛逆少女+一場空的初戀」這樣的題材,有了完全不同的格局。字裡行間,話語毫不留情,令人讀來痛快淋漓,但同時,我們卻也真切感覺到作者對年少的自己以及歲月裡珍愛過的一切,所投注的深深關懷與不捨。」



 

 

 
 讀完這本書後,連續有久不見面的高中同學、國中同學打電話來問候,更新彼此這兩年的近況,這兩段對話中顯著地看見自己持續在轉變,成長是不可逆的變化。人生的每個階段經歷,都可以歸結出一堂課,那是老天爺非常刻意且有情緒起伏的給予,提醒我們感謝這些人事物。
 
P.69
 
「我學到不要信任別人;我學到除非親眼看見她們的所作所為,否則不要相信她們的話。我學會懷疑每個人都有能力「過雙面人的生活」。我變得相信每一個人(即使妳自認對她們認識很深)都是無法捉模的。」Barber總結年輕的自己,與年長善交際的情人終究揭露事實,完全治癒了她對圓熟世故的嚮往。
 
 高中年輕的感情創傷中學到的一切,為後來Barber擔任記者工作打下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她說:「它讓我過於警醒、太過謹慎、又冰冷倔強。這堂課的確讓我受到了傷害。」讀到這裡,我想起那些我曾經短暫因為實習課堂或者演講接觸到的記者們,她們都有超乎常人的意志力與堅持,觀察敏銳,不停的追逐最新自我突破,需要活在充滿假想敵的環境。
 
P.162
 
Barber在1986年拿到第一座英國媒體獎,因為她開始用第一人稱寫作,「我從來不相信有客觀採訪這回事--只有房間裡有兩個人,妳就不能假裝受訪者是在對空氣講話。」最近不少雜誌內文除了專欄,也開始風行第一人稱寫作,但是我實在無法看寫手的喃喃自語,這是讀者無法第一時間進入了解的形式,當媒體太多資金太多,人們越來越不珍惜手上的字與印刷的紙;當然會看到花了錢卻無法經營起讀者,或者正在失去讀者的雜誌。
 
 打字的人更輕易地擁有第一人稱卻忘記寫的是採訪報導,不是小說可以連載,圖片與文字沒有互補增加分數,照片拍得再好也不能成為雜誌,因為雜誌是整體版面構成的,而且有時效。
 
 blog上人人可有更多第一人稱寫作練習,相機風行人人也可擁有更多培養眼光與分享的機會,專業攝影師相較自學者的影像差別可能只剩下打光跟能否補抓到切合的瞬間,或者是底片沖洗技術......
 我為何要買下同樣的紙本內容?是為了看筆者寫出更獨特銳利的觀點與對話,而非整理訪談QA。
 
 
P.170-171
 
 
拿到不少報導獎的Barber在1990年後嘗到短暫的成名滋味,出席各大場合後卻讓她情緒低落;她領悟到:「不管她們原本的期待是甚麼,我都不符合她們的預期」。大家猜想我的說話風格應該跟寫作一樣俐落明快,堅定果決,但我說起話來含糊不清,想當然還殘留著小時候母親演說訓練的口音。......
 
 雖然我從未成為所謂名人,但是看到這種比喻,心裡給了好幾個讚:
碰上那些自以為認識妳,但妳對她們一無所知的人時,總會讓人焦慮;她們常會用很有交情的態度跟妳講話,彷彿她們真的跟你很熟,讓妳錯覺她們一定是老朋友或是老同事,只是妳不知道為甚麼且不可原諒地,將她們全忘了。
 
 
p.189
 
 我已經停滯了兩個月沒有一口氣看完整本書,Barber的文章讓我辦到了,我想原因在這裡:「事實上,我從不認為自己有甚麼秘密可言不是我過著道德高尚的生活,而是我保密的時間向來不超過十分鐘我認為保密很耗神,幾乎是種病態,它會讓妳的人際關係變調,也會讓妳活在被報料的恐懼裡」Barber沒有見過我,但是詳實地寫出自己,譯者也翻得非常流暢。如果Barber出現在我面前,我絕對不會假裝跟她很熟悉,她活在我書中的世界,提醒我回顧自己的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