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據伐木鐵道古照片

《體檢美麗島:一九八五臺灣生活批判

高信疆

出版者:敦理

出版日期:75

 
 

 因為好奇,這位紙上風雲的作家編哪樣的書?在搜尋後,從圖書館裡借出這本黃紙、打鉛字印刷的書。

 此系列的書大約從19851987年連續出版三年就終止了,目前這家出版社也不復存在。

體檢美麗島: 一九八五臺灣生活批判/ 高信疆編

台灣是誰的家: 一九八五台灣現實批判/ 柏楊編

劇變與調適一九八五臺灣文化批判/ 李亦園編

信心危機: 一九八五臺灣政治批判/ 胡佛,梁雙蓮編

 

校園之聲: 一九八六臺灣教育批評/ 張春興編

臺灣也瘋狂: 一九八六臺灣生活批判/ 高信疆, 楊青矗編

景氣衝擊: 一九八六臺灣財經批判/ 柴松林,謝金河編

 

..: 一九八七臺灣社會批判/ 蕭新煌,張曉春,徐正光編

是龍還是蟲: 一九八七臺灣現實批判/ 柏楊編

走上街頭: 一九八七臺灣社會批判/ 高信疆, 楊青矗編

 

 

 

 

 

 

 我借來這本書,想試著從這些文字裡,找出我成長過卻不認識的台灣環境,試著看見她們曾經寫下的觀察,編輯梳理過的文字。編輯,樹立時代的觀點,讓過去與未來跟現在一起並行。

 你驚訝的說:「挖,敦理,是多老的出版社啊!」看來,我生長的這二十幾年裡,出版界的起伏依然。這些文字,跨越時空讀起來,放在這個城市空間裡,對照起來依然很多值得思考,有趣的地方。如同詹宏志寫的:「對過去的迷戀程度,反映了前途茫茫的程度。」暫時撫慰了我生活在此的規律與單調。

 書中提到當年的重大環境事件,今天換個題目繼續發生;其中描寫內湖垃圾山撿拾回收物人家的生活,黑白新聞攝影,很貼近。

 

這個村子,初看時似乎沒有強烈的渴慾,逆來順受,滿足於寂寥的存在,卻又像蠢蠢欲動,只因對許多事情不知所措,才無奈地極力隱忍著,村中作為交通主幹的延平北路彎曲狹窄,錯車都有困難;它通抵半島尖端的聚沙場,然後在河堤停止。

 生存該是什麼模樣?活著是不是應有一些希望?

 那些在堤岸邊奔上跑下,在蓄沙池旁髒亂的沙堆水坑間遊戲玩鬧的小孩,將來長大後,對他們幼時居住的這個故鄉會怎麼想?

 台北市有這樣的轄區,有這段瘖啞的九段尾,真的是很使人驚疑納悶的。一些人粗糙地活著,在邊緣地帶粗糙地勞動,生產和休息,向中心供輸民生必需務和剩餘的人力,為中心的精美華麗和強大奠基,討賺生活的基本需要,然後再被忽視旺季裡忍受孤寂和財富權勢諸種慾望的折磨,分攤諸如污染稅金之類的負擔,東拉西扯地湊合著度日子。』

 

摘錄自【延平北路九段尾】撰文/陳列

 

 

 1989年詹宏志寫了《城市人》:「我要把它獻給所有不得已在城市裡討生活的人,讓我們通過對城市的了解與想像,進而喜歡城市,享受城市。」

 沒有經歷過槍林彈雨,就這樣回家,會不甘心。「如果五個月前沒有離開那個世界,不會深深感到:原來,人們想要的太多太多」,我對外國人說。

 

 「如果把周圍流動的世界視為當然,我們的知識就不曾進步;如果我們用小孩似的眼光,天真、無知、熱切地張望這一切,日常現象突然就有了新的意義。」有時候,會衝進便利商店,買一支巧克力甜筒,勉勵自己。

 

 和人相處猶如對鏡,看見太多浮躁的人;想起當年北上後,心裡對周圍冷漠產生的疑問,妳在夢裡回答我:「因為他們害怕。」這幾年,慢慢地瞭解了大多數人害怕的原因,也常常蹲在馬桶上問起自己:還有沒有熱情?是不是喜歡現在?能不能更心平氣和地去面對紛擾?

 「我們對社會越了解,可能越恨它,或愈不快樂;如果因此而拒絕了解,失去的可能更多。」 「只有移動,才能不卑微不感動,不憐憫不張狂,低低走過,這一切成為背景。」

 

 每一天都值得,溫暖地說再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