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離開台北,才會遇到對的人。」這一年為了雜誌活動移動島上各地空間,更加體驗這句話。

2016年10月底,我領到職涯中第一張非自願離職證明,短暫地在晃晃二店(有新書,二手書,也有住宿)短暫地幫忙顧店。遇見30歲以下的小幫手與管家小姐,與九隻貓相處的日子,以單車到得了的方式探索在地午餐與晚餐與宵夜。

IMG_2508.JPG

在網路與快遞發達的現在,在關注新書的狀態下書也能很快抵達東部,一週裡訂書的箱子除了裝著補書與新書,要一一盤點包裝上架。最期待書箱子的是店貓Little,他能在書箱子到店時,嗅到氣味,在旁邊等待我們上架書後,將空箱子佔領,在裡頭睡上一整天。可以是晃晃店裡第一名紙箱愛好者。

晃晃書店的主要特殊書類項目,是主人素素擅長的兒童文學繪本,與台東區域原住民文學與社區文史資料書籍。更因為收養流浪貓多年,書架上必有貓相關與親子教養類的書籍。

當然,作為一家獨立書店,最基本的能力,便是備足當下社會議題與討論的書與社會學相關經典的書。詩集在近兩年,也在出版與閱讀口味選擇下,成為實體書店必備特色項目。

至於「特色刊物」是不是一定必要存在,我顧店時期更加確定,在沒有人跟你介紹這本刊物怎麼來的,讀者會選擇買書,而不是相對低價卻不知所云的刊物。當然會挖寶的讀者還有,但的確沒有令人耳目一新的項目。

IMG_2509.JPG

 

在書店裡,最有意思的必定是與人的對話。當尋找書的題目出現,你會穿越許多書櫃與字眼,想要符合每一位讀者心中能對應的答案。

「我想要送給我的好朋友一本書,你有沒有推薦的?」那天因為講座而被母親帶來書店乖乖坐著的小學生問我。

「嗯,你想要送她繪本,還是小說?或是可以寫字的書?」

「我想要送她,比較少看得到的書」

在小學的我想要看什麼?一邊想一邊取下幾本推薦的圖文書給她,後來她興味盎然地翻三貓俱樂部的漫畫,小心翼翼地問我價格。再詢問母親之後,答案可能是無法在書店裡買,就沒再問我了。

IMG_2513.JPG

 

離開網路書店一年多了,新書一直來一直來的感覺很久不見,每天盤點書架,檢查包裝漏缺的時候,依然會覺得每一本書都有對應的症狀。無窮盡地與人相遇。

 

像是這本《西頓動物記》如果不是剛好要上架,想從中找尋一些推薦字句,平常在新書平台上,我是不會拿起來的。

二十世紀裡第一位寫動物文學的西頓,其中一篇「賓果:我的狗的故事」讓我掉進小時候養狗經驗的心情裡,瞬間好像也在加拿大山區與他們生活。

晚上,一位來找某一本動物文學紀實書的女孩,我也請她讀了這段,雖然不太符合她想像與需求,但我還是想要告訴她這本書中令人感動的部分。

IMG_2528.JPG

之前常能在獨立書店的書櫃上發現恰好的書名順序,像是網路書店也有藏頭詩文案一樣,我偷偷也放了一面,作為一位30後的人妻留言:

《甜蜜的死亡氣息 》

《前女友》

《妻子離開我的理由》

《危險的友誼》

《債與償》

《叫我自己親愛的》

IMG_2524.JPG

 

一進書店的第一個平台,就是那家書店要跟你說的第一句話。多年前擔任小小書房全台書店調查計畫志工,特別會關注書店空間的配置與書櫃,盤算圖書總數。在晃晃,我嘗試三天換一次平台上的書,當然不一定我們推薦的書都會賣掉,因為動線還不是最容易被讀者發現。我相信,書需要流動,不是只有購買的流動,在空間裡也需要時常換位子,改變傳統分類。

周圍放了什麼書,其實也影響這本書的詮釋方式。與讀者推薦書,交流閱讀的同時,也同時認識更多作者與什麼類型的人,期待在書店裡找到什麼。一位正在寫劇本拍電影的女孩,就希望有《戴美樂小姐的婚禮》與王定國其他作品排成一列。

哈,下一週我請素素在日本補書,就到了。雖然女孩已經回到台北的拍片日子,但會有下一位跟她想要這本書的人出現。(有順間仍會想起為了周轉率,實體書店,還是需要系統掌握一下任性啊)

IMG_2516 2.JPG

15179154_10207666554454030_8956265402470125953_n.jpg

《人間》發刊詞:「因為我們相信、我們希望、我們愛...」當陳映真離開世間的消息,當某部份眷戀有本重要的雜誌存在過,我們只能拿出好看的攝影「收藏」。

代班的最後一日,午班遇到來台東的東京女性雜誌編輯Mika,她買了我推薦的《書,記憶著時光》,這也是上回在讀字書店裡採訪夏民後買的書。

 

這幾天,在高雄結束最後一場翻雜誌,我在網路書店發起的雜誌導讀會。兩年後的冬天告一段落,心裡還是覺得會有更好的方式,繼續下去。

在思考以下書裡內容的同時,與回到高雄開始自己的空間的兩位朋友,聊當下。

 

 

「在第四消費時代,我們不再是單純購買商品、滿足自我的利己消費者,消費行為成為尋找自我、思考生命意義的媒介。我們不再追求經濟快速發展和效益最大化,而是享受簡約生活;不再終日奔波、蝸居在大都市,而是重新發現地方的特色和自然的力量;不再拚命工作賺錢,為了名利汲汲營營,而是為了幫助他人、共享快樂、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幸福。告別了購物使人幸福的時代,人們開始迎接共享社會。」

我們操控著自己的命運嗎?還是我們掌握了方向,留心所有的「求不得苦」祈求更多智慧去面對所有細微之處。

 

以下謝謝在台東與我相遇的人與貓:浪跡澳洲與台灣的吉他手張東樑,與前進秘魯傻人傻福的易許,還有暫停一下很好的廷如。

IMG_2560.JPG

IMG_2558.JPG

 

IMG_2536.JPG

IMG_2657.JPG

IMG_2552.JPG

IMG_2523.JPG

arrow
arrow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