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的面容都被同樣艱難的工作時間表,被這個既痛苦卻又嫌不夠的工作給折磨得精疲力竭,

空氣中有一種超越極限,咄咄逼人的疲憊在微微顫動。



 

景仰這位戰地記者的經驗,我讀了《Le quai de Quistreham》,中文書名比原本書名聳動多:這名法國戰地記者Florence Aubenas不談結構、不評論政策,寫出了那一段隱藏身份當清潔女工的生活,描繪著就業中心的諮詢環境、輔導課程、工作夥伴的煩惱。總是會有那樣震撼的一句話,周圍的清潔從業夥伴告訴她:「當了清潔女工以後妳就會變成隱形人。」

「當清潔人員談起找工作,大家的說法都一樣。最慘的就是這第一次,或者應該說所有的第一次,當你在沉睡中的城市醒來,開車穿過黑夜駛向陌生的地方,因為不知道會遭遇什麼,心裡七上八下的。
筆者總是在趕赴新接案的辦公場所迷路,不能遲到;遲到後的情況總是慘不忍睹。


其中,談到有些工會發起失業抗爭活動,參加者少,是擔心被雇主發現。「開車穿越Quistreham
我猛然驚覺建築物的牆上竟掛了如此多布條:大學、研究、實驗室、工廠醫院,數一數整整有十五面,然而卻各自躲在自己的故事與自己的抗爭之中。」

她筆下的人發言,都是安靜苦中作樂的樣子,「那個高瘦的人起身離開,在異常蔚藍的天空下自言自語道:為什麼是員工在為工廠哀悼?難過的人應該是老闆才對。」

還有一個機會是搭上法國遊覽的就業列車,到各城鎮去找工作,上頭會刊載各大廠的招募。「就業中心,也不喜歡民眾沒有透過她們,就自己跑到現場:萬一應徵上,對她們的招募統計數據並無幫助。」


前言中Florence在'09年寫著:「發生了金融危機,記得嗎?以前曾經發生過,很久很久以前,就在去年。金融危機,大夥的話題總離不開這個,但只是不所以然地閒聊,也拿不出解決辦法,甚至連眼睛都不知該往哪兒看,在在讓人覺得這個世界就要分崩離析了。然而,我們週遭的事務似乎始終待在原處,像是動也沒動過。」兩年前寫下的字對照'11年底此刻,當初救急的世界金融,再度混亂著,我覺得悲觀。沒有人想要回到無薪假的日子吧!全球青年貧窮化失業指數高,還有那些在外國打工/社會最低階的人們呢?

目前30歲以下年輕族群(包括我在內)憧憬著去他國打工,做低階的工作;書中顯指出不利的就業條件下,連法國本國人都被歧視,更何況是亞洲人?巴黎唸書友人反應說,中國學生在中國餐館打工一小時5歐元,擁有義大利餐館專業的服務生朋友,一星期薪水卻可以付一個月房租還能買一件大衣。我們或許不論金錢多寡,看到優點是,賺到了異地生活經驗,也提升了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但是事實是:每個國家都存在著,青年不願意做、容易被汰換的工作,原本國家沒有人作,而由外國人作,全球人才流動,而全球的青年失業率高。而我們是怎麼對外籍工作者的呢?

街拍-7

2007年夏天我踏出校門,'08年金融海嘯後'09夏季我曾經換工作,目前工作的主管面試問我:之前兩個工作為什麼都一年半,這麼短的時間?

我答:畢業後大學新鮮人沒有經驗,是自己預設的出版圈範圍內,我就去了,當時的就業市場,平均是五個人搶一分工作、沒有挑剔的機會。當然,不細究經手的工作內容多樣化跟薪資其中有拿政府22K......種種菜鳥職場亂象,我感謝那些給我機會的主管,讓我有了三年經驗值,現在才有那麼一點「貢獻社會的生存感」。前輩老師跟商業雜誌上都說:30歲之前不該計較薪水;不靠父母,不窩回家鄉,在台北能夠付起房租,讓生活與心靈儉樸,這幾年的確很辛苦。


 最後,我回想起巴黎地鐵給我的印象之一,地鐵途中,一回正對面是歐洲古典小臉正妹,穿著白紗套裝高貴優雅,存在淡漠的氣質;一回對面是疲憊無表情的油漆工人,連身褲裝沾滿了花色乾去的塗料。城市裡並存各種階層的人,我們都有驚奇眼光。

若妳也希望關於法國的書架上,並不只有「充斥著對巴黎想像的圖文書」而已,可以讀這一本紀實文學。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巴黎 工作 打工 青年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