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12-31 13.15.08  

 「獨立」的社會功能意義,空間存在的保存價值是什麼?是經營者認為的價值、與在獨立書店讀者心目中的價值,作者出版社到書店讀者,體系集合的聲音。

 

 

1997年苦勞網成立,2001年反核組織起來,2007年有河BOOK在淡水河邊開了十坪的二樓書店,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詹正德說,「在這個書店談什麼是獨立,就夠了。」近年「獨立」兩字的後面可以代換成媒體跟社運團體,對談人孫窮理跟崔愫欣一塊兒是大學同學,他們所累積的資源與歷史都相對書店來得長久,嘗試從三種改變社會的方式解析什麼是獨立。

 

所謂獨立,是相對於什麼?

 

怎麼樣叫做獨立,得先弄清楚這個個體跟其他環境相比之間的關係。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詹正德首先解釋,「如果我沒辦法維持這三種關係的獨立,我就不會說自己是獨立。」

 

會跟書店發生關係的其他個體,第一種是上游:出版作者書商,對照有河BOOK裡的書都是經過刪選挑書而進。經銷商當然希望書店大小每星期配兩本新書,但有河並非只有一家經銷商,也沒有大賣場空間可以照單全收,相對網路書店倉儲夠大就可以照單全收,不挑書。
各大書店暢銷書不會進,詹正德反問:「到處都買得到,來我這邊買是什麼意義?」如果是支持有河來買,才會賣給讀者。
第二種平行關係,跟其他書店的關係:小小書房辦讀書會,台北市區很多讀書會跟論壇,因為有河BOOK只有兩個人顧書店,沒辦法在書店事務之外做到更多。

第三種是跟廣大的消費者的關係,常常遇到書店裡的買賣關係變成悲傷的事情,讀者要點飲料但沒辦法弄得那麼專業,甚至一杯咖啡還撒上可可粉跟拉花,「消費者如果要求我做到,那是不可能的,」詹正德口氣和緩地說,我只能說抱歉,面對他們要保持獨立態度,消費者會說老闆臉很臭很凶,拍櫃台拍桌就要走。開店會有人跟人之間的相處各種不同的狀況,是磨練跟修養。

 

系統之外的運動

 

 

「苦勞網相較於這個系統而獨立,但對我們來說,本來就不是新聞界,跟原本系統長得不一樣。」苦勞網創辦人孫窮理一開始就說明,苦勞網並未這樣定義自己為獨立媒體,1997年他被立報資遣後設立網站,「我被迫獨立,因為我進不到系統裡面。」。獨立媒體這一詞被創造,得回溯到1999年西雅圖WTO氣燄正盛的時候,一群人聚集在現場用反WTO的意識主題發新聞,後來就產生Indymedia網站集結全世界非主流報導的新聞,中文被譯作為獨立媒體。

 

孫窮理回憶,在立報半年裡看到的媒體,極度寡頭,由世新從學院轉為大學一篇報導被撤版,開始與當時發行人成露茜產生摩擦。當時社長說沒有不能寫的,整個版都寫師生比跟升格大學的專題。但當天晚上十一點,中央社發了稿要立報社長打電話到各報社說不要寫,報紙迅速撤版重印。「1997年我成立苦勞網,把一大堆人罵成露茜的話放上去。我們放了社運有關的新聞,慢慢開始搜集,1998年計程車司機,1999年中華電信抗爭,核四建設,九二一,報習慣了就回不去了,就持續下去。」

 

新聞傳播界內有一種「罵但是沒有改變」的習慣。

從苦勞網獲頒2013卓越新聞奬-新聞評論獎這點,孫窮理觀察目前台灣,今天所謂的獨立媒體:PNN、上下游、新頭殻、環資電子報,各組織長得完全不一樣,有的沒有大老闆、有的屬於NGO。事實上無法用一致標準比較小媒體跟主流的新聞質量,倒顯示評審目前對現在狀況有不滿,於是用頒獎來表達。

「有目的就會做,沒有就會撤。」自從蔡衍明跟旺旺對打時候,蘋果變成進步得不得了,資源豐富,所有SNG車通通出去。自由時報對馬英九真的做得更詳細,孫窮理坦言:「希望未來傳統媒體能多得一點獎,」讓傳統媒體的價值被看見。

 

談獨立先有多源經費

 

獨立過程必然有跌撞跟嘗試。2000年成立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這兩年已經能募到四百萬不拿政府案子生存。社運團體募款靠人脈金主政治關係三種,「當你要獨立就要有現實環境支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說,現在綠盟做到擺脫理監事跟大佬,擺脫經濟問題,組織健全很多。

「最好的獨立基礎:小額的捐款者,少你一個沒差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媒體的營運,」孫窮理表示,苦勞網的第一筆收入來自1998年當時罷工的中華電信工會,因為當時只有苦勞報導此事件,有這一筆錢才開始租辦公室,2002年才成立協會。團體要募款得認知群眾需要教育,從一開始長期贊助者有接近四百個人,定額捐款有十七萬,每年捐款人都逐漸增加。

在台灣環境界工作人員比較年經,不超過五十歲,崔愫欣讓組織權力集中在秘書長上,但薪水跟工作人員差不多,所以權力不會差這麼大,事情也要一般分配。「這是我世代問題,綠盟從三人發展到十多個人,每天都在學行政管理。」相對綠盟,強調自己是社運界不是媒體界的苦勞網,孫窮理表示:「媒體裡真正的權力是經營管理者的權力,下放權力就是沒有經營管理,苦勞網是一個很鬆散的組織,議而不決。」


社區與社群重新定義

 

空間做出來越大是越有力,要生存,社區就要更大,現今網路社群大過於實際社區,該怎麼做結合?

「社區的定義要重新定義,不是地理性的。」詹正德認為:認同我的人,形成緊密的關係,即使他不認識我我也不認識他,這家書店也對他有意義。百分之八十光臨的客人都是淡水之外的人,「好處是,你知道我的存在來找我,對我而言比較是我想要經營的讀者或消費者。」

 

透過什麼方式可以跟居民互動是詹正德一直思考的,就現實狀況,有河BOOK可以提供對閱讀需求滿足,其它項目很難兼顧。以學生社團贊助舉例,該捐多少讓詹正德很難決定;學生社團募款是制式的金額,有大小買廣告,詹正德曾在淡江商學院通訊錄捐款印半頁廣告,發現一點效果都沒有,根本沒有淡江學生因此而來。有河BOOK對有機車跟捷運方向都不順,多數學生晚上半夜才會來。真理跟北藝來的學生客群還比較多,會專程搭車過來。「贊助活動金額不大,即使是一百塊也是兩個人一餐。」音樂跟戲劇社團來拉贊助,玩過劇團的詹正德更為難,最近只好要求憑贊助去看演出,等於是買票去看演出。

 

提起社群,2013年公民運動中的熱門話題絕對要提那一面台灣島圖的反核旗,目前在一百零七個鄉鎮跟四百多個店家掛旗,讓我們都可以跳過不看那些政宣廣告,認為公民運動開始辦得精采了,崔愫欣說:「三百四十五間可能藍綠都有,但不是重點了。」,這些據點甚至可以當背包客地圖。

綠盟將核四公投視為等同於總統大選的選戰,花了三十萬做網站,靠公民團體宣傳,邀請各種店家公共空間來登記成為反核宣傳據點,民眾可以來參與拿文宣資料,有些店家會辦活動,讓各地人感覺到反核這件事情有在動,以此創造出有機的公民運動聯結。

 

作為「獨立」,沒有了不起跟美好,孫窮理說,「我們該關注集體的流動權力怎麼做出來的,我不覺得我比你辛苦,我不會面對主流媒體的壓力,主流的壓力是,去思考共同集體的創造性怎麼塑造出來。」我不相信可以世界不變我能成為主流。

當獨立團體持續運作下去,當社群可以支撐存在,共同發聲才有力量存在。


文字整理/林鈺雯

-----------------------------------------------------------

12/7(六)2:00pm 淡水有河BOOK

主題: 如何書店,怎樣獨立?--談獨立書店的獨立意義

主持人:詹正德(有河BOOK書店負責人)

與談人:孫窮理(苦勞網創辦人)、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