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世芳為新書《耳朵借我》邀請訪談李宗盛  

 

6月25日馬世芳新書《耳朵借我》請李宗盛對談。作為一位聽80年代國語流行樂長大的歌迷,我在現場計算入場人數按碼表,同時也寫下懷舊筆記。

講座最後李宗盛也為「山丘」入圍今年金曲奬預先發表感言:「支撐音樂產業最重要的人,不是你看到的明星,是那些錄音工程師跟樂手等幕後人員,我要謝謝他們!」。

 

 

對談中提到很多民歌創作者與八零~九零年代的歌,很懷舊,而只有「阿宗三件事」這首我沒聽過。

1989年滾石唱片發行「新樂園」合輯,沒有主題限制,要七位男歌手把當下的感覺唱出來。
在這張專輯裡,李宗盛做了一首歌《阿宗三件事》有三段,寫給女兒的、寫給歌迷的,第三段「往事」則是描述自己。歌詞裡最後三句是這樣:

「我必須扛著瓦斯,穿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馬世芳解釋,這首歌押韻是㞢ㄔㄕ,壓了一個險的韻,最後是非常難唱的長句子,只有李宗盛才會唱得出來的味道。李宗盛回應說,我其實一路都很害怕回家,成長過程中很多科目很爛不愛讀書,若做音樂我不成功的話就要回家送瓦斯。「我得不斷提醒自己,我從北投來、我是誰。」我建立了自己的勢力但當時我不可能出專輯,這個機會讓我,拼命想寫關於自己。當時每張唱片都賣,但我需要一直找自己,我得隨時準備回去送瓦斯。

 

唱片製作人的開端 

七零年代台灣唱片上沒有製作人的名字,大都是以一個團隊「新格製作部」稱呼。開啓製作人時代,是1980年李壽全跳出新格做天水樂集開始。

製作人的重要之處在於:我知道誰好,我最知道他的音樂語言跟他的意思。製作人決定所有事情,請各個音樂角色完成。「天知道,要誕生一個巨星需要花多大的機運!」我那個年代是從北中南有名歌廳老師,轉換成製作人的時代。以前媒體的力量比較弱且單一,從社會需求包裝角色,較容易用媒體創造固定形象。當時我們要創造一個都會女性「陳淑華」製作導向,要上什麼媒體都是裝置好的。

其實會買唱片聽懂歌的人是中產階級,真正要感動的,是台灣社會剛剛富裕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人。

而現在所有唱片公司都是作行銷出身,企宣部跟媒體綁在一起,製作人變成一個代工角色,「製作人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沒有用的。」完整製作訓練的人已經消失了。。而獨立音樂出現了,製作人的身份才稍微回來一點。

 

「不管什麼人,我都可以寫歌讓你紅!」李宗盛坦白說自己是職業寫歌者,也曾經遇過脾氣古怪,跟唱歌不好聽的人。「明星怎麼可以上去的,不是自己決定,下來也許可以決定。」凡是上去的必會下來,我經常接那種下來的,彈上去就能建立我的威風了。

 

從校園到城市的共同語言

從七零年代到二十一世紀末,我們尋找新的語言去捕抓那樣的社會氣氛。

馬世芳表示,歌曲隨時代的腔調與口氣改變,從校園民歌的時代開始,台灣青年知識份子開始寫歌,大家開始認為歌裡要包含意識。大學生寫歌是一重大的事件,當時學生原本不屑唱國語流行歌,覺得詩是最高貴的文體。後來校園民歌熱起來,開始喜歡這種路線,創作多元化,不只是愛情題材。影響文壇跨越來作詞作曲,像是三毛與李泰祥的合作,或是李子恆做秋蟬。民歌興盛,讓大眾發現語言的質地與探索多了。

 

《忙與盲》是李宗盛當年最認真做的專輯,專輯名稱來自袁瓊瓊的小說題目。張艾嘉的形象就代表了當時的上班族女性,整張唱片聽完像是看了一場電影。

 

「你不能搞砸歌手的氣質,」李宗盛回憶,我腦袋覺得不是張艾嘉不是把歌唱得上天下地的人,要很將就、很準確,順著她在電影上的感覺往下做,呼應電影上的角色。「唱歌是講話的延伸,知道怎麼講才會唱」把語氣延伸配上歌曲。我帶著錄音機錄張艾嘉在片場的語氣,後來我覺得我無法獨立完成文字的部分,找了袁瓊瓊跟張大春,在整個專輯的意義上有增強。甚至還找了杜篤之錄在北投家裡錄高跟鞋的聲音。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個夢,
在什麼時間、地點、和那些幻想。

我已經遺忘,我已經遺忘,
生活是肥皂、香水、眼影、唇膏。

 

《忙與盲》歌曲第一版第一段是表達女性情慾自主的歌詞,「忙」與「盲」在歌裡聽起來容易混淆但詞寫到可以置換這兩個字,非常厲害。當時送審第一版本沒有過關,第二版「夢想遺失在路上」也有夢遺兩個字,差點過不了。

 

貫串30年的李式唱腔

 

「徐崇憲錄生命中的精靈,要我以口語話唱」,李宗盛說,我以前喜歡聽劉家昌的歌,木吉他時期我也曾經用聲樂力氣唱。「生命中的精靈」這首歌不能用力,有的歌太用力了很投入像是訴苦,不是抒發心情。馬世芳解釋,當年生命中的精靈專輯不是賣很好,但現在李宗盛曾經寫給別人的歌,我們只會記得李宗盛的版本,那樣的李式唱腔。

李宗盛這幾年開始做手工吉他,做一個屬於華人的吉他品牌,明顯是個賠錢路線。從音樂製作人轉換身份成為製琴師,需要一直磨琴,指紋被磨掉了,從香港入境竟然過不了關。呼應投影中展示二十年前的專輯手稿,在發行「生命中的精靈」當時李宗盛寫下其中這一句:非要努力向前不然就前功盡棄的味道,至死方休的任務。

透過馬世芳詮釋歌手到詮釋華語音樂,我們的耳朵如此飽滿。

 

 

arrow
arrow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