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場是大雁出版在2015台北書展現場會議廳開放報名的講座,以下按照講演各半小時順序摘錄重點。

這個講題方向在2013年暑假BABEL書城http://ibabel.tw/以一系列各個編輯想出版的書,我曾聽過其中三場,最重要的為詹宏志:GOOGLE時代的編輯

 

這張配圖我記得當時工作中因為覺得莞爾一笑而截下:

螢幕截圖 2014-11-22 15.47.32  

 

蘇拾平先生做開場說:聽見他們(編輯)的抱怨,就可以知道未來是什麼。

持續在做出版的人,我們出版編輯人還想關心什麼。

 

韓嵩齡:「下一代的編輯如何面對環境?」

發行人是為了跑三點半用的頭銜,還是事必躬親,還是在封面文案上焦著。從去年創業後對市場的觀察,我算是資淺地,只有十年,前五年還是在娛樂圈裡作出版並非全心。

對於媒體圈,出版圈是更舒服的工作,過日子還可以,新聞規則與追討的意義,未必很清楚。

「專心在想要做的人或題目上面,是策劃型的工作,」現在的書展是感嘆大會。因為我十年前才作出版,就已經處於不景氣的狀態,從未有人說過激勵人心的話語。行業處於寒冬,依然有人投入,但是編輯角色會逐漸被取代。

 

1-編輯會不會被取代?

會的,已經發生,編輯環節會被跳過。

AMAZONE可以直接上架電子書,越來越多作家可以直接上架,作者知道自己的號召力可做到各種宣傳。

例如星座書,是時效商品可以直接跟出版社掰掰。

 

現有的編輯技藝在消失。傳統的裝幀與包裝在被挑戰,不是一定會吸引人下單。

行銷跟發行,是作者曾經最仰賴出版社的資源。但是作者自有能力,加上新聞主流媒體影響力正在下滑,「電視業比我們更糟糕,真是激勵人心,」比出版業還更急速萎縮的行業。

「黎明柔的廣播最有用,比電視上一圈節目,拉狄賽排行榜就上來了」雅虎新聞只剩下四十歲以上老人在看。

早三五年通路是有用的,資源跟書賣得好不好,已經不是正相關。

 

讀者也不必透過出版品牌看到他們的需求。

 

對出版社來說,衣食父母是作者,是賣方。書店是買方,賺比較少,而現在需要趕羊似的找讀者去書店。

我們在臉書上找媒體影響力,當大家都看得到都這樣做...「你還是會被替代」,因為只能比預付版稅,沒有其他可以比了。前幾年在討論小出版社時候,不是單一覺得技術太低門檻,是作家跟經銷商利潤不夠所以跳進來。

 

我是極度悲觀的樂觀主義者,保持活著,身為編輯人跟工作要找平衡。我的公司是連我在內五個人團隊,所謂的KPI可以出到1.5本,今年希望出到10本就好,是因為我很怕賠錢。

 

「降低出版量是存活關鍵」是數字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能專心。我很怕我的編輯為了一個月做兩本書,守著桌子。

原本三月要出的書,還沒找到接地氣的方法,有了業績但是還是要還。我們太習慣以小搏大的傳統邏輯。

「現在要做到三五萬本是難事,」目前我的出版社78千到一萬二的銷售比重要高,就可以承受失敗。

定價在無形中已經漲價,而透過技藝可以提高定價,我就做。

 

2-編輯如何不被取代?

網路容易創造紅人,我經營職人,在某個領域學有專精,減少面臨出版社重複出書,比較能維持長久。

這樣的人做的內容比較有深度,可以成本單價調高。

「文創沒有什麼好定義,」那裡有錢就往哪裡去,作家沒有對出版社有所期待,那出版就不用活了。

只從賣書這件事情賺到錢,在蕭條的時候,就會往下掉。幫作者挖掘其他可能性,只有你做得到的互補關係,作家才能依賴你。

最近做的咖啡莊園導覽書,是跟旅行團合作,用國民旅遊開始實驗。

「早安財經一年出的書還沒有楊照一年出的書多。出得書越來越少。」

 

 

葉美瑤:「編輯想的不同就做得不同。」不能參考也不能複製。

 

我是一個讀者幫助我是一個編輯影響很大,

1-編輯還能做什麼?

我進時報在意的事情喜歡的作者能不能找外面的設計,你確定這本書會賣錢才可以外包多花一萬塊錢。

編輯對書這件事,還會不會有熱情?作者滿意,出得去,達到讀者會高興喜歡擴散出去。

聽到編輯的抱怨來自於限制,「抱怨很浪費時間,」如果你是讀者可以怎麼樣讓書更好?要客觀化地去想。

「誒去問看看有沒有版權?」一開始談出去價格就不能變了,起印量跟銷售量超過版稅,就賺到了。

漫畫不是,漫畫印多了就麻煩,沒辦法低於79折,就賠錢。

 

義無反顧地支持你看重的書,就不能抱怨。

 

2-作者的關係

因為家裡有作家,聽他們講他們的焦慮。他關起門來寫不知道讀者在哪裡,你不知道哪裡有問題就是不賣。

或者你希望這樣賣,但是他不想這樣做。

「當我還是讀者的時候,我也很喜歡小的講座,當時沒有辜狗想要筆記老師講下面抄。」

 當你跟作者聊天不用看內容,你就會希望發生關係,好好做一本書。

很多作家除了銷量,他們還關心別的。

 

3-關心讀者

如何獨處的難度,在當時買到2010的版權,跟現在2015年差別很大。「不讀了,頭也不回也不會覺得怎麼樣,」詹宏志說現在的讀者。

透過我們出版這本書,不是希望培養閱讀風氣,提倡閱讀,閱讀是對個人有益的。今天新聞有公佈圖書館借閱最多的是七百本繪本的三歲小孩,因為睡覺前要讀兩本跟媽媽獨處的書。

獨處的樂趣,是其他的東西無法取代的。

出版者就是「用白菜的錢,擔賣白粉的心」,做這行最關鍵的是,你真心想要跟這三種人相處。

阿城在最新的圖文書上寫著:「我沒要感謝我的編輯,這是他該做的,不過編輯在書的過程每天去他家版面給我看,還是提他一筆。」一本書暢銷不是因為編輯而成的,而是在編輯過程中找到樂趣,因為現在不再能妄想有熱鬧的書。

列出四個到十個當編輯的原因,那你就可以試試看。

 

DSC_0817   

高寶出版:朱凱蕾

「以全方位的出版人為目標。」我們家的編輯,也調職做行銷企劃,也做過版權事務。從父親那代到我這一代,更希望2015年能有新一代跳出舒適圈的編輯。

我觀察到的斷層是什麼?工作流程被壓縮時間只能且戰且走,(編輯人的交流在哪裡?)

重點書會開單會,提供行銷作研究,「你可不可以外發給翻譯去做?」長期跑線的競品找來,不需要去書店翻一翻就好了。資深的編輯很像靈媒,摸一摸就可以知道下多少量可以用什麼方式做。

編輯培養的過程:廣泛地閱讀,跟閱讀討論,再去跟市場反應對照,就可以累積經驗。專業是得慢慢培養的。

多一些機會去培養手感。

 

一個未來的出版人在什麼地方?我年紀大了已具備被討厭的勇氣:要學就來不學拉倒。

 

出版風光的年代,印量決定沒有太困難,起印量八千。

市場萎縮,但是也沒有生存的焦慮,要不要拿要不要搶要不要創造可能。現在比較複雜跟辛苦。

大部份情況,現在書就分兩種:好賣,跟不好賣。現在只要兩週就知分曉要不要追加印,現在就不太糾結被週轉率困擾了。「老闆必須要養活大家,精打細算。」

真正選題是對的,不需要包裝太多內容就賣了,不過這是長期培養資料庫才能判斷。

 

通路變了,我們也要變。

真正的讀者要買書,一定買得到書,不讀書的讀者要如何遇見。像是文化部支持年輕人回鄉開書店,並不能幫出版業銷售,反而要賣其他東西維生。除了把電視關掉走進書店,還要加上學習環境得經營,有樂趣的。

「走進書店的十個理由」這樣的講題又太文藝腔調了,年輕客人走不進去,講題該定為:「為何去書店把妹卻兩手空空。」

想一些輕量級讀者的擴大方法,是「十年後的讀者想看什麼?」

出版人有洞悉市場的能力,我們嗅覺是帶領市場需求的。除了出書跟雜誌,還有沒有其它呈現方式?

像是:把KNOW HOW變成一個實用的APP,策展成為一個娛樂內容完成。

堅持你現在做的事情,市場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活著運用。

 

 

早年覺得有因緣讀到一本書的感動,就開始成為讀者。

但這已經不必然是讀者進入閱讀的原因,自自然然就會讀「書」嗎?

 

 

本事文化麥成輝:出版人的四種快樂

我來書展都會問:「今年如何?明年會如何?」默默把心中的題目記下來,大家的回答都十之八九一樣,甚至不想回答。

出版人:是圖書出版業的人?

快樂:是相對痛苦?大部份人都喜歡講苦。

 

1-閱讀的快樂:是最基本的快樂

分別一般讀者跟超級讀者

2-功利的快樂,是否是一個很好的生活事業:金錢,名氣,社會關係網,其他各類。

演繹的能力,出版是沾光,不該得到的會造成鬱悶。

 

為何要做出版?「理想?還是夢想?」

離不開圖書出版業是因為你是快樂的,但是感覺不到而麻木。不快樂的離職的人就讓它走,才有創意團隊。

圖書出版業的特殊魅力:創造經驗,個人蛻變,與世界相連的感覺。

 

小時候常去的台中北屯兒童公園,雕塑上國中生在討論課本題目。  

 

Q:小眾精準縮減印量的時候,我該怎麼跟通路打交道?

作很少的選題,該是三千還是八千?

韓嵩齡:通路採購是第一關,嚴格是B TO B通路提報是特別重要的,要給你相對應的資源跟數量。

做通路提報兩張A4很重要,因為面對資訊量大的時候,我們要很短時間決定對這本書數量跟待遇。

做編輯的畢生絕活就是那兩張紙:重視這件事。準備好什麼資料跟推薦人跟內頁,變少才能專心讓通路聽到你的聲音。

告訴通路:你是什麼出版社該做什麼書,是憑印象給你數量。

 

葉美瑤:現在找到客戶,賣給客戶的方式要先想。「公版書,沒有正確的時間,就不要出。」舉例海明威沒有女人的男人,應該要跟村上春樹一起賣也過了八千本。

減少出版項目增加銷售的快樂。

用時間換空間,創造職人的長期關係,創造長尾書跟未來讀者相遇。

用過去的書遇見未來的讀者,行銷就是增加遇見讀者的機會。

 

Q:如何快速面試找到對的編輯?

對公司的出版品瞭解多少?

同一本書的差別在哪裡?

如果一個編輯能感動到你,才會感動到讀者。反映在你的文案跟行銷上。

如果有單一條線,你要如何開發這條線?你會想做什麼?

對優秀的人要問:你為什麼不想做別的?

當下的出版環境適合你嗎?除了編輯還有部分的業務廣告要做。

沒有曾經想知道的類別?跟一個月讀多少本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