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總編輯面對面】文學雜誌vs.時尚雜誌

王聰威VS.高翊峰


 今晚雨日在紀州庵的讀冊生活講座,第一次聽兩位總編輯對話。

 《聯合文學》是我做了雜誌通路工作後,認為2011年改版最為成功的中文雜誌,《FHM》則是第一本引發我的好奇心時尚類別雜誌、怎麼會有封面是性感女郎但男女生都會買的雜誌。



我們仰望文學黃金年代

 這兩位編輯第一份工作都是在FHM,袁哲生擔任總編輯的時代,異口同聲說:『上班都是在「甲昏」,』抽捲菸的習慣是當時養成的,總在抽菸不斷,每每開始工作都是傍晚六七點了,難怪會熬夜晚下班

 今天講題讓王聰威一開場就想到前輩袁哲生說過的話:「文學創作者千萬不能去編文學雜誌。」最喜歡的東西變成了工作,會感覺痛苦。兩人如何寫稿落標的基礎都在FHM打下,王聰威回憶起來,雜誌最後編務時間緊迫,袁哲生仍不斷退他們的稿子,直到寫出來,是教導帶領他們的好編輯;當時袁能夠跳去聯文當主編,卻放棄這個機會。

 王聰威嘗試分析,「我們是文學創作末日的前一代,曾經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自己之所以會選擇在時尚雜誌工作後,再接聯合文學總編輯,是為了生存,而這樣的決定,在文學前輩眼中可能會是「沒禮貌」。


一本雜誌一種生態

我整理了今天對談中文學跟時尚雜誌的異同,從她們的話中我也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1-文字內容

時尚雜誌「信仰絕對」:充斥名牌跟美化促進消費的文字

文學雜誌「直白絕對」:內文是創作,在作者跟編輯台上被謹慎對待。

 

2-稿費

時尚雜誌「一字10塊錢也有」:會因為是國際中文版,常常得邀大哥寫稿,但不是每位前輩的價碼都付得起

文學雜誌「幾乎都是一字一塊錢」:前輩的稿費無法降低,但是願意為文學雜誌降價

 

3-操作規格

時尚雜誌「有寫作規則」:一個好的寫手,要寫得出符合這本刊物的口氣,例如FHM在三行內要有一個笑點。編輯會改統一的語氣,前言標題通通都會修

文學雜誌「只能決定用或不用」:內容純粹,不太刪改原著,不能用就退稿

 

4-催稿方式

時尚雜誌「寫完才能下班」:編制內的記者一定在辦公室寫完,不能怕外稿寫手威脅提出種種情緒心理問題,且隨時要有備案寫手

文學雜誌「隨時要有備文」:總是會有惡名昭彰的拖稿前輩,一定要有可隨時支援的同輩供稿,最好是當了總編輯後輩會乖乖交稿


在時尚與文學中轉換

 他們兩人都持續在編輯工作之餘寫小說,王聰威說他也曾在文學與時尚的交錯而感覺受挫,他們形容,寫作跟工作兩種模式,有個開關,像是人格分裂。剛出了小說烏鴉燒的高翊峰,說自己如何用零碎的時間寫作,常常都是提早起床,在上班之前寫稿。

 除了時間運用,角色變換,還有刊物風格的變形,兩位都體驗過。

 隨著王聰威將時尚雜誌製作題目的規格轉移到文學雜誌,《聯合文學》這三年多來改版後目前已經有穩定的姿態,王聰威再次說到,我要作一本具有一般市場競爭力的雜誌,並非傳統上的文學雜誌。變成正常銷售的雜誌,不必求人送人,只滿足文學愛好者而已的刊物。

 任何一本要賣錢的雜誌會有幾項特徵:左翻的雜誌廣告要放右頁,廣告一定放視覺處,刻意製造閱讀線,不會有廣告頁對廣告頁落錯版發生。大多數的時尚雜誌熟悉這樣的操作:封面照片是主角,決定了大部分的銷售因素,非常重視;大專題的頁數多,不會只有幾篇文章走完,且會有不一樣長短的文章頁數,讓閱讀有節奏,多樣的題目形式會讓版面豐富化。


10年後對談還成立嗎?

新新媒介不斷變形,高翊峰對於數位化衝擊紙本,提出幾個觀點:

訊息製造太多,內容價值還存在多少?

媒體整理資訊(編輯)的能力強者/說故事的人,才會賺錢

就算是有廣告,根據過往經驗推算,辦本雜誌可能要賠四年;廣告下在哪?

目前開始轉移到,部落客跟粉絲頁等凝聚一定信仰的媒體上

 

不會再有真正的「大眾」:

文學不該是小眾,而是其一分眾;目前明顯的有:中重度文學眾,跟泛文學群眾。聯合文學想抓緊的是泛文學讀者,也就是針對主題才購買文學議題的人。

雜誌的銷售數字能看出來,這本雜誌是否已作到成功的分眾,做出來的數字是穩定的,要增加就得再創一本雜誌。

 

 任何一個工作都會有折損,我認同王聰威說的:「當說了太多違心之論就是折損。」

 
 
 
延伸閱讀
 
有關兩人交情歷史可看這:
2011/09 月號(史上賣得最好的聯合文學)當期有王聰威寫的這篇:高翊峰的王者之劍!

很久沒看報紙之聯合報副刊有高翊峰的專欄:雜誌生活關鍵詞

各雜誌目前無不經營網路粉絲,高總編輯也剛開始經營了粉絲頁,封面是新書《烏鴉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聯合文學 總編輯 fhm
    全站熱搜

    雜誌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